大众网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
4月20日,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滨州市旅游品质提升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博兴县专场,博兴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,副县长孙希军,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志强,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、四级主任科员郝绪红,山东麻大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滕守忠出席发布会,围绕“打造全景博兴 提升旅游品质”介绍博兴县旅游品质提升相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年来,博兴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,立足自身优势,深入挖掘文旅资源,聚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吕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、麻大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“三区创建”,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打造了一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,推动形成旅游一业突破、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,旅游业呈现持续、健康、稳步发展良好态势。
县内旅游资源丰富 景点众多
博兴县是董永故里、吕剧之乡、中国智慧厨都,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,是胶东调水工程渠首所在地,河流纵横交错,湖泊星罗棋布,黄河、小清河、支脉河等穿越境内,有鲁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麻大湖和国内知名的引黄济青、打渔张引黄灌区等水利工程,长江水与黄河水在这里融汇,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博兴水文化。
县内旅游资源丰富,景点众多,有被誉为“北国江南,鱼米之乡”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麻大湖旅游区;有以“天然氧吧”著称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渔张森林公园;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兴国寺,景区内有我国平原地区最大的东魏时期圆雕石佛造像—丈八佛。董永祠、媒仙古槐诉说着仁孝与浪漫;陈户烈士纪念园、王文抗战旧址呈现给大家的是勇敢与坚强;中国厨都兴福镇,打造的是工业旅游、会展经济。博兴县将于4月26日至28日,在兴福镇举办国际厨具节,欢迎游客前来参加。
用大项目带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
为破解全域旅游发展中土地、资金瓶颈,博兴深入研究政策,借力地方政策红利,积极抢抓新增专项债券申报机遇,借文旅领域专项债资金东风,撬动地方文旅项目迈上新台阶,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。截至目前,博兴县共发行文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.32亿元,带动总投资38.17亿元的文旅项目开工建设。投资2亿元的打渔张森林公园修复与保护工程当前已完成工程量98%,4月底全部完工。投资14.94亿元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目前支脉河沿岸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、龙华寺遗址保护、庞家镇游客中心及配套项目等8个子项目已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。投资2.5亿元的博物馆项目包括吕剧博物馆、非遗展馆、文物展示区、大小剧场等,吕剧博物馆是集展示、收藏、研究、体验、演出、欣赏于一体的吕剧艺术博物馆,建成后将全方位展示吕剧历史渊源及沿革发展、全面介绍全国20余家专业院团的吕剧艺术成就,让观展者走入戏曲艺术构建出的奇妙梦境。
2023年,将实施董永故里乡村旅游片区、中国厨都博物馆暨“兴福现象”展览馆项目、店子古城文化与红色遗址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等。投资6.29亿元的麻大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围绕“麻大湖旅游区”产业链,实施麻大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提升,持续完善核心景区旅游产品打造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。项目完工后,全域旅游格局将进一步优化,旅游业态和供给将更加丰富。
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、打造旅游品牌
在旅游产业发展上,博兴县将持续全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,实施博兴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、麻大湖旅游配套设施、吕剧博物馆等项目,重点在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。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4.94亿元,占地4.5万平方米的蒲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、总长度7公里的支脉河沿岸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、以及龙华寺遗址保护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;智慧旅游项目完成平台搭建,“掌上游博兴”小程序正式上线。今年将实施董永故里乡村旅游片区,店子古城文化与红色遗址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,中国厨都博物馆暨“兴福现象”展览馆,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“三馆”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,目前已有3个项目发布招标公告,其余项目正在编制设计方案。
同时,博兴将不断完善旅游供给。打渔张森林公园修复与保护项目已接近尾声,五一假期将正式对外开放。麻大湖旅游区东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。以展示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主题,集中医药教育与科普为一体的展览馆—博兴县中医药文化馆已正式开馆。博华农业精心打造的孔子草花园,有特色园林景观展示区、拓展体验区、艺术文化区三大区域,五一也将对外开放。
博兴县还将推动旅游品牌建设。制定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提升工作方案,对麻大湖、市民文化中心、支脉河沿岸、文化植物园进行提升改造,完善标识系统、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;整合县内医养、康养资源,积极争创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;推荐符合条件的镇、村创评省精品文旅名镇、乡村旅游重点村,积极参与“好客山东·乡村好时节”系列活动评选。
关键词: